奥希替尼一线用药更好延长部分肺癌患者总生存期

肺癌患者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的60~65%在确诊时已是晚期。肺癌患者发现较晚的原因,绝大多数为高危人群或普通人没有定期进行肺癌筛查的习惯,例如CT等等。
且在诊断时,四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已经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继续发展3年左右,约达半数的患者会相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因肺癌患者数量众多,且病情紧急,肺癌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药物都在不断的研发和更新当中,肺癌患者也是癌症患者中,可用药物选择较多的一类。
虽然晚期肺癌患者在有突变的情况下,首选选择的是经典治疗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在出现耐药并具有耐药突变后才更换为奥希替尼。
但近期有研究发现显示,相比于首先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患者一线使用奥希替尼能让未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进一步延长约20%。
这一发现来自FLAURA临床试验研究,该研究的结果在2019年欧洲肿瘤医学学会年会公布,并同时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FLAURA试验中,接受吉非替尼和奥希替尼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中位总生存为 31.8个月,而奥希替尼试验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为38.6个月;奥希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8.9个月,对照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2个月。
奥希替尼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且多数较为轻微,并且仅发生于部分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疹。
因此试验的最终结果表明,未治疗、具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于服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的治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约20%的中位总生存期。
奥希替尼在前期持续服用便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获益,而在持续服用21个月左右会相继出现耐药,现阶段众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试图尝试联合其他疗法来延长奥希替尼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总生存期。
而患者在基因检测方面也需要更加注意,并不是每一位肺癌患者都会积极进行基因检测寻找自身可能存在的突变,并针对其进行治疗。另外基因检测本身的花费也是一个不小的阻碍。
但基因检测并不仅仅是检测突变,而是能够为患者后续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虽然药物相同,但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细节上的调整,个性化治疗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进行检测,也需要注意检测能够针对性治疗的突变,这一类型的突变数量在逐渐增加,突变的大类中也包含更加细微的分支,在能够治疗的基础上,也请患者在检测前咨询医生、进一步了解。
有专家表示,在符合应用条件的患者中,奥希替尼能够使其中80%患者的肿瘤缩小,并且对于脑转移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不会导致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可见奥希替尼在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肿瘤治疗效果也值得认可,是肺癌治疗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参考来源:Drug Extends Overall Survival in Some Lung Cancer Patients by 20%,N Engl J Med 2019.Medscape.com
电话咨询

4006-570-919
周一至周日 9: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