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佳新药:让更多患者求医有门 打通临床阶段招募来源间的藩篱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鼓励药物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创新纪元。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渗透健康产业,在行业领域内延长服务半径的价值,建立新型商业模式。
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破圈为业界整体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需求空间三重因素的叠加下,将迎来行业发展的新变局。变革之下,以爱心筹&绘佳新药为代表的原生头部平台,也将挖掘机会,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洞察痛点
在过去5年间,肿瘤药品管线已成为创新药研发的主体。仅2018年,抗肿瘤药后期研发公司超过700多家,90%的肿瘤后期研发管线聚焦靶向药和创新药。
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和资本追捧,造就了医药产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背后亦暗藏着诸多创新的挑战。原因在于肿瘤药品研发慢、研发贵、研发成功率极低。
“对肿瘤药品研发而言,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精准医疗趋势下招募患者的挑战。”绘佳新药负责人郭瑜表示。在精准医疗趋势下,由1个病种转变为N个细分病种,给药企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研发变难了,因为患者入组的范围和患者分群的细化,单个临床试验的时间和成本显著上升;二是药品适用的患者人群细分离散,导致医生教育和患者管理难度变大,对药品上市后的销售造成挑战。”
发现价值
目前,我国大健康行业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医疗行业已经进入价值时代。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企业,爱心筹&绘佳新药从创立之初便提出致力于“以公益创新模式服务病患”。时至今日,爱心筹已积累超2亿的用户规模,成为头部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之一。真实活跃的用户数据来源已形成绘佳新药患者招募平台快速“出圈”的关键竞争壁垒。
绘佳新药负责人郭瑜曾分享过对于互联网医疗下半场价值走向的看法,她认为,平台长远发展应坚持以用户价值为中心;通过技术服务及运营支撑的有效运用,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闭环;从单次健康保障服务到与用户间长期信任关系的建立。
服务与效率的“双轮”驱动
好的服务一定近于临床、始于临床,最终回到临床。在临床研究中,如果需要找到某病种千分之五的患者群体,有如大海捞针,这是临床招募最大的难点和痛点,而拥有大规模的基础数据和很好的数据匹配能力,就有可能精准地找到目标人群。
因此,以服务及高效助力药企新药快速研发和获批上市,同时为有用药需求但缺乏医疗资金支付能力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最终带来获益,成为绘佳新药当下快速发展的“双轮”驱动。
据了解,在疾病病种覆盖方面,绘佳新药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平台在肿瘤领域已涵盖10余种常见肿瘤及慢性病;线下团队则深入全国近200家医院,年累计为超20万次用户提供服务。基于成规模、实时活跃的数据支撑及资源整合能力,绘佳新药目前与多家顶尖药企达成合作,与全国其他地区权威医疗机构的合作也在此基础上陆续落地中。
电话咨询

4006-570-919
周一至周日 9: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