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之后,吃哪种靶向药更好?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定有EGFR突变后,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脑转移,吃哪种靶向药更好?
这就要看患者的病情以及哪种药物能够更好的透过血脑屏障,发挥它自身的疗效。
这时候就要提到厄洛替尼。厄洛替尼作为EGFR抑制剂第二代,虽然在吉非替尼之后被研发出来,上市后因为明确的适应症以及优秀的治疗效果,受到患者的欢迎。
本身厄洛替尼相比于吉非替尼,在脑脊液药物浓度,和血脑屏障通过率上更高,对于出现脑转移的患者治疗效果也就更好。
不过,不是所有患者在一开始确诊时就会出现脑转移,需要长期的治疗与观察。本身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时,很难通过治疗重新恢复健康,更多的是控制和支持性治疗。
长期控制肿瘤,避免病情出现进展和转移。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如有突变,多用靶向药物,而靶向药物终究会出现耐药,例如在吉非替尼耐药之后,还可以用厄洛替尼作为二线治疗吗?
部分患者是可行的,也有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因为看中厄洛替尼的治疗效果,而选择厄洛替尼。治疗效果上,厄洛替尼是优于吉非替尼的,并且同样可用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所以如果肺癌患者出现了脑转移,在靶向药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厄洛替尼,也可根据情况,服用吉非替尼或奥希替尼。三代药物奥希替尼对于转移灶的控制效果也很好。
具体想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咨询绘佳健康(http://www.zhonghuijia.cn/),官方热线:4006-570-919。
电话咨询

4006-570-919
周一至周日 9: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