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靶向药厄洛替尼效果如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越发严重,更多的人也会因此患上非小细胞肺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发现时一般都处于中晚期了,患者的存活率较低。而且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增长趋势,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厄洛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也是在肺癌治疗中的第一代靶向药,其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的疗效究竟如何呢?
厄洛替尼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有部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会与三磷酸嘌呤核苷酸结合和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和活化。厄洛替尼可以杀伤肿瘤细胞,有效抑制肿瘤的产生和生长,主要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来发挥它的抗肿瘤功效的。表皮生长因子扩增会使表皮生长因子的信号通路异常活化,从而异常活化Akt(蛋白激酶B)等物质,厄洛替尼发挥作用具有选择性,可选择性的作用于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与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竞争性的结合酪氨酸激酶的功能部位,有效抑制Akt的磷酸化,信号传导通路受阻,就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有效发挥细胞抗肿瘤的作用。
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中,在患者服用后,大约有五分之三能被吸收,在服药后,大约经过4h血药浓度就会达到最大值,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肿瘤。
厄洛替尼属于第一代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改善肿瘤的指示物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CA125等物质的高水平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促进癌细胞的快速扩散。将厄洛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后,可显著降低CA125的水平,也就是说,厄洛替尼可以控制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显示了厄洛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厄洛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时,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患者可以表现为耐受,不良反应的程度也较轻,在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后就会自己消失。
厄洛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虽然具有显著效果,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但是厄洛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更多关于厄洛替尼相关问题,可咨询绘佳医疗为您解答!现在咨询,就可以向客服申请300-900元不等的医疗救助金,实实在在帮您节省花销【点击咨询】。咨询热线【4006-570-919】
你可能感兴趣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绘佳医生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
电话咨询

4006-570-919
周一至周日 9:00-22:00